2023年2月1日,新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正式实施。早在2002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这是一部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安全、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标准。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日用化学品迅速进入室内。与此同时,我国室内空气新污染物也不断涌现、污染特征日趋复杂。在当前复杂的室内空气污染形势下,2002年版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目前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时隔20年国家对其进行了首次修订。
新的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卫生限值及检测方法,新标准的正式实施对于加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一天24小时,除了在户外活动外,大多数时间都会待在室内,因此室内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与老的标准GB/T18883-2002比较,新标准有什么主要的变化。
(1)新增了 3项空气质量指标
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3项化学性指标及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由原来的19项变为22项。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与较粗的颗粒物相比,其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易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因此新版标准在原来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基础上增加了此项指标。
室内PM2.5主要来源为室外输入,另外在室内吸烟、厨房烹饪、装修、做家务的二次扬尘等造成的室内污染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颗粒物会直接穿过支气管,干扰人体肺部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在室内经吸入进入人体后可快速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全身组织和器官,造成危害。目前国内研究发现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高浓度情况下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因此新版标准增加了这两项指标。
三氯乙烯主要来源于室内涂料稀释剂、脱漆剂,以及胶粘剂和胶带,以低剂量暴露的健康危害为主,具有皮肤刺激作用,会导致皮疹和皮炎等、引起脏器损害,具有神经毒性和遗传毒性。
四氯乙烯来源于干洗过的衣物、纺织品以及具有金属器件产品的使用,其具有一系列的非致癌毒性,包括神经毒性、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遗传毒性等。此外还具有致癌毒性。
(2)更新了部分指标要求
缩紧了二氧化氮、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和氡等指标的限值,二氧化碳限值虽未调整,但是要求由“日平均值”修改为“1h平均值”这些指标的调整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对公众健康将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3)更新了部分检测方法
文章来源:转载陕西疾控。